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案例一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更意味着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现代化道路坎坷不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相结合的成功之路
现代化进程发端于西方国家。18世纪,英国开启工业革命,巨大的财富被创造出来。到19世纪末,西欧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变革和社会改造,初步转型为现代国家。后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国家现代化,成为一种途径,以至于被人神化概括为“现代化就是西化”。
一些在二战后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照搬照抄欧美发展模式,结果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矛盾激化,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让人们看到,“现代化就是西化”是一个伪命题。
中国是在资本主义坚船利炮的威逼下开启近代化历程的。为完成中华民族“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两大重任,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只能以社会主义道路选择融入全球性现代化进程之中。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开辟了一条创造美好生活之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值得自豪的成功之路。
中国实践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中国近年来持续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更可持续、更加包容的高质量发展,为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提供了坚实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在就业方面,近几年,政府从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保证稳定就业等方面着手,推动就业。2013年至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在教育方面,公共财政优先保障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始终保持在4%以上。通过推行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免除、城乡“两免一补”政策统一、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等举措,贫困地区学生上学有了保障。2016年,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2年的26.5%提高到2016年的42.7%,加快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在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越来越多群体受益于异地看病直接结算,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2013年每人每年280元增加到2017年的420元,大病保险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8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岁,婴儿死亡率从2010年的13.1‰下降到2016年的7.5‰,居民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尤其是中国精准脱贫攻坚战,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拉脱维亚前总统弗赖贝加认为,联合国把消除全球贫困作为一个重要发展目标,中国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中国确实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如此庞大人口的贫困问题。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走绿色工业化之路。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发展应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近年来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6年的56.2%,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4%,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绿色金融是绿色工业化之路的最好体现,据统计,截至2016年初,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8.08万亿元,贷款所支持项目预计可节约标准煤2.21亿吨、二氧化硫484.96万吨。中国一直把振兴实体经济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放在重要位置,必将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并以高质量发展迈向高收入国家。
案例2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思维模式,提出“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当代国际关系发展与国际秩序的重建提供了全新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是中国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一带一路”建设现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新阶段迈进。全球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其建设,经贸合作扎实推进。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因此,在中国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中国方案,具有了超越国界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旨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思考讨论
案例二 “中国智慧”助力全球治理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当前,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分激烈;要为改革和优化全球治理注入中国力量;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处在历史转折点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是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经济及贸易的世界占比,都比20世纪90年代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左右,对外投资占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全球治理多极化趋势明显。发展中国家参与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不断提升,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需要持续努力。
现有国际经贸规则难以适应新变化,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全球问题增多,解决方案不足;全球规则增多,国际协同不足;全球市场扩展,规制监管不足。全球治理重心发生变化。国际贸易投资不断创新发展,全球治理议题由市场开放等边境措施,转向补贴、劳工、环境等“边境后”规制。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新的治理难题,网络安全、数字主权、数据流动等新议题博弈更趋激烈。
为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中国智慧”,我们加强党对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均衡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旗帜鲜明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维护和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中国理念和方案得到更多认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正确义利观,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时代潮流,增加了我国同各国利益汇合点,也丰富了全球治理理念;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举办中非合作论坛、进博会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设立亚投行、金砖银行。一批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中国倡议成为国际共识,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贸易投资、数字治理等领域发挥更多建设性作用。未来,我们要加强内外统筹,提出践行全球经济治理观的中国倡议,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落地生根。2019年,我国对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占外贸比重提升至29.4%,直接投资占比提升至13.7%,分别比2016年提升了3.7和5.2个百分点。未来,我们要持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深化多双边与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提出“三项原则”和“五项主张”,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累计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特别是新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15个成员国总的人口、经济、贸易均占全球约30%,不仅是东亚区域合作深化的标志性成果,更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努力稳住中美关系大局,深化中俄战略合作和中欧合作,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等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拓展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未来,我们将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持续扩大“朋友圈”,推动世界开放发展。
思考讨论:
案例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智慧 人类的愿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高瞻远瞩,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先后100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举世瞩目的十九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单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时代价值作了详细的阐述。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以符合时代潮流的大视野审视世界、亚洲和中国,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命运共同体”观,进一步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可以说,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由理念到理论,内涵不断丰富深刻;由愿景到倡议,成效明显;由双边到多边,认可范围不断扩展,已经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眼下,正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和走向,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五要”,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外交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与以往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不同,国家彼此之间不再有壁垒分明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国与国之间的领土界限、主权界限和职权界限都被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各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往来所打破,越来越成为一种“地球村”。在这种“地球村”中,结盟争霸、势力范围、闭关自守等都已经成为一种落后的思维,取而代之的是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各国内部的事情自己商量,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各方共同商量,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美好希冀,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疑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安全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家不再是唯一的行为体,包括私营部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甚至个人都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参与者,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已从一般意义上的国防军事安全,扩展为更广阔范围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安全等众多内涵,这要求国家既要继续努力解决尚未解决好的传统安全问题,又要重视解决日渐增多的恐怖主义等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然而,眼下国际社会面临着的共性困扰是传统安全观已经无法有效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问题。而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国际场合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恰如“好雨知时节”,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为国际社会处理安全领域问题提供了优秀的路径和走向。不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也为建设太平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家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高贵低下之分;经济只有互利互惠,不能“一家通吃”,搞“零和”游戏规则。这就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必须秉持“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反对逆全球化的保守主义倾向,避免不公正的贸易战争。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来往必须基于互利互惠的互信关系,任何只从一国之得出发的垄断行为都是最终行不通的。正是着眼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认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倡导和秉持“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的开放、共享理念,以知行统一、说做一致的生动事实,既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也为如何推动建立经济全球化新秩序作了示范。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里规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走向,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新文明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各国家各民族的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尊重、包容、交流,而不能分裂、对立、排他,更不能消灭异己。这就规定处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必须具有广博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求同存异,不同的种族之间的血缘差异用文化予以包容;在这个层面上的不同可以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融合。近年来,中国政府秉持“和而不同”的文明观,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实践,从倡导和平发展到倡议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再到强调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在世界上产生了强大的示范引导力和号召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包含的“尊重”、“包容”、“互鉴”的新文明观,并由此呈现互鉴不同文明的经验和成果,以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为特征的“中国故事”、“中国震撼”,超越时空束缚,彰显了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和人类观念,包容不同价值观念和政治选择的强大魅力,为科学处理国家、国际社会层面的文化差异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思考讨论:
案例四 中国智慧城市实践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智慧城市”最早来自于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Planet)战略下的SmartCities概念,当时只是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提供信息化的改造,提升效率。
以人为本,需求导向是“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通过发展“智慧城市”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整合、系统的方式管理城市运行,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从而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城市中的企业提供优质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中国经济转型期,建设智慧城市渐成风潮,也正在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自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以来,可持续城镇化和城市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交通压力,城市建设模式迫切需要转型。
截至2015年9月,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我国目前已初具智能城市雏形。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领域广泛,既包括信息环境、产业发展、信息网络、智能制造、交通与物流,也包括城市环境、智能城市医疗和城市安全等方面。
思考讨论:
案例五 飞智慧农场入选中国10大数字农业技术应用
11月27日,由农业农村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此次展会是中国农交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本次展会以“品牌强农,助力脱贫攻坚,开放合作,共迎全面小康”为主题,聚焦展示了农业各行业新业态新产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使农业生产面临巨大挑战。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我国不断强调科技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逐年兴起的智能农业设备凭借自主高效,操作简单等优势,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稳定器。
思考讨论:
案例六 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亮相,中国电信助力打造“智慧大运”
8月31日晚,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协调组的指导下,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倒计时300天之际,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在金沙遗址博物馆正式亮相,成都大运会火炬巡展同步启动。接下来,“蓉火”将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重庆等多座城市开展特色展览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大运、爱上成都。
作为大运会综合信息类独家合作伙伴,中国电信冠名合作本届大运会火炬传递,以“智慧大运”传递体育激情,向全球发出最诚挚的成都邀约。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郑成渝代表中国电信受颁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独家冠名商”纪念章。
2019年12月18日,中国电信正式签约成为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综合信息类官方合作伙伴。签约以来,中国电信发挥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整体优势和丰富经验,从精品网络、智能技术、平台管理等方面为成都大运会提供高品质网络支撑和全方位综合智能信息服务,全力打造“智慧大运”。
精品网络、云网融合保驾护航“智慧大运”。
中国电信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满足用户日益丰富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需求。并将以高品质的5G定制网、云网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强大的数字化平台等为成都大运会提供开放、融合、绿色、智慧的服务,提升赛事的营销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运营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
中国电信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全力支撑智慧大运建设。2021年7月,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茂在四川调研期间,深入成都大运会技术运营中心,观看5G+8K技术进行赛事直播及回放等画面,与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深入沟通交流。李正茂表示,要一如既往做好成都大运会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通信保障和服务支撑工作,发挥产品优势,为大运会提供全方位的网络防护;加快5G+8K技术应用推广,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5G+8K智慧家庭观赛。
在“相约幸福成都”系列赛事中,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承建多个比赛场馆机房内的设备安装调试和运行保障工作。在支撑保障过程中,采用双活云技术,实现所有系统云化,使信息交互更加自由顺畅的同时还能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存储;所有交换机采用了物理双路由的建设方式,保证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更高效更可靠;实现了比赛场馆的5G全覆盖,有效支撑比赛用专网、办公专网、场馆互联网以及公共网络的使用。
同时,中国电信聚焦网络结构、业务配置、运行环境、监控手段、运营管理等网络安全要素,为成都大运会建设智能安全的通信网络,量身定制针对赛事、管理、媒体、安保等不同需求的个性化专网,为“智慧大运”保驾护航。
技术中心、智慧平台持续赋能“智慧大运”。
中国电信深入研究解决方案,运用5G 三千兆+、物联网、天翼云、大数据等为成都大运会打造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场馆和竞赛设施的建设水平,推动赛事管理、赛事组织、赛事传播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高清化以及集平台、网络、终端、人员、服务等为一体的系统化管理。
2021年4月23日,成都大运会技术运行中心(TOC)正式投入运行。TOC是成都大运会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运行工作的指挥中心、监控中心、协调中心、应急中心,也是重大事件的指挥处理中心。作为成都大运会通信和信息化项目的总集成,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全力承接了“智慧大运”的建设工作,为TOC的正式试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中国电信围绕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的理念,以办赛、营城、兴业、惠民为核心,以提升赛事全角色参与者的体验,优化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全新发布智慧赛事运营平台,通过打造核心赛事运营平台,为赛事提供专业的管理平台。而在大运会期间,智慧赛事运营平台将为活动组织服务、媒体服务、智慧服务、公众服务等四大类服务对象的信息化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将大运赛事进行集中、实时、精准、直观地展示,为“智慧大运”持续赋能。
科技应用、品质服务精彩呈现“智慧大运”。
2021年春节,中国电信在IPTV上线“i成都”专区,这是一个面向全体市民开放的生活服务类电视平台,在电视大屏上提供吃喝玩乐推荐、商超优惠信息、日常生活服务等各类信息内容,带大家体验别样春节。在“i成都”里专门设置了大运会专区,可以在这里了解成都大运会的最新消息,观看大运明星、运动赛事,体验智慧大运等,让美食、美景、运动相伴假期生活。
2021年2月8日,中国电信“5G新春熙,8K大视界”央视8K春晚户外大屏暨全链路直播试验揭幕仪式在成都举行,揭开了中西部首块8K户外超高清大屏的神秘面纱。在大运会期间,中国电信将会通过这块8K大屏,采用5G+8K直播和8K录播等形式,将火炬传递和大运会的精彩赛事展现在广大市民面前,带给大家身临其境的体验,共同感受“智慧大运”。
2021年5月14日至16日,在“相约幸福成都”系列赛事活动中,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在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信息技术部的指导下,利用5G三千兆+、8K、天翼云等技术的融合,实现了全国首次5G+8K多视角赛事直播,通过电信5G三千兆+、云网、8K超高清视频、“5G+背包”多视角直播等技术,将运动员比赛瞬间精彩呈现,广大市民通过成都春熙路、宽窄巷子等地的直播播放点享受了一场高水平的田径盛宴。
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通过朱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的完整整合,呈现成都热情、活力、时尚的多彩生活与大学生的斑斓青春。中国电信也将运用高品质网络和全方位综合智能信息服务,助力成都打造“智慧大运”,将成都的生活美学燃向世界!
思考讨论:
案例七 发挥制度建设的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要求全党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反腐败斗争中的巡视制度,到生态建设中的环保督察制度,从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到确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公职人员监督实现全覆盖、增强有效性,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成了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了一系列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的法规制度,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可以说,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让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让治理效能更加彰显。
我们创新各项制度安排,始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让制度找到了可操作、能持续的现实土壤。比如说,针对生态保护中执行难的问题,通过把环保督察制度化、法治化,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不断深入;比如说,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的问题,通过深化简政放权、建立权力清单,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提供制度保障。通过破除积弊,通过建章立制把好做法、好经验固定下来,就能更加彰显中国的制度优势、发展优势。
同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极为宏大的工程。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兵突进、修修补补是不行的,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我们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也要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注重在各个领域之间形成有机衔接、做好相互配套。注重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这既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条重要经验。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成为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历史任务。有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沿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我们有信心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思考讨论:
案例八
6月23日,在奥林匹克日到来之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全面总结冬奥筹办5年多来形成的重要遗产成果,全景展示筹办工作亮点,其发布标志着冬奥筹办工作又完成一项里程碑任务。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场馆建设同步考虑赛后利用、冰雪运动广泛普及、生态环保力度增加……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为引领,冬奥筹办始终与区域协同发展紧密结合,开创了奥林匹克运动与举办地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报告》中称,举办一届奥运会,不仅是在为广大运动员公平竞技、实现个人价值搭建平台,更在于为公众、城市、国家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带来更多可以长期受益的有形或无形的奥运遗产。
创造可持续的奥运遗产,也是国际奥委会的改革路线图。2014年,国际奥委会通过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改革方向之一。今年3月,《奥林匹克2020+5议程》通过,提出要打造可持续奥运会,旨在未来5年更好地应对挑战,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
“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的具体行动,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改革精神。”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表示,北京冬奥会在筹办之初就进行了奥运遗产工作的顶层设计。2019年2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发布,提出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7个方面35个领域重点打造一批冬奥遗产。
此次《报告》共包含13个章节,浓缩了2015年8月至2019年年底的遗产成果。随着冬奥筹办工作的有序推进,很多曾经的遗产规划已经转化为现实,如推动冰雪运动普及与发展、带动城市转型升级、改善京张地区生态环境、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等方面。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通过视频表示祝贺:“《报告》的发布向我们展现了这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标志着北京冬奥组委在打造可持续奥运遗产征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体现双奥之城传承
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一直备受关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大限度地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众多场馆遗产。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将使用的12个竞赛场馆中,有5个为现有场馆,7个为新建场馆。
北京冬奥组委开创性地制定了一馆一策的场馆遗产计划,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馆等“双奥场馆”均通过全新技术升级改造,拓展冬季运动功能,实现了冬夏运动双向转换。
新建场馆则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赛后利用,聚焦群众体育运动需求,比如位于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在赛道预留了大众体验出发口,赛后不仅能够继续满足专业办赛需求,还将为大众体验雪车雪橇项目提供支持。
北京夏季奥运会期间的志愿者、办赛团队等专业人才,以及运行指挥、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诸多遗产,都在冬奥筹办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一大批双奥志愿者、双奥工作人员涌现,场馆化工作模式焕发新活力,奥运经验得到传承与发展。继承夏奥、创新冬奥,将更多筹办成果转化并生成冬奥遗产。
为了实现北京冬奥会“办赛精彩,参赛也要出彩”的目标,中国冰雪运动依托制度优势、凝聚磅礴力量,不断完善竞技体系,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倪会忠表示,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进入快车道,通过补齐运动员、教练员和专业训练场地设施等“短板”,实现了北京冬奥会109个小项的开展、建队和训练。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展现出广阔前景。2018—2019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次首次超过2亿,达到2.24亿。截至2019年年底,冰雪产业整体规模为4235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56.9%。我国冰雪运动人口的塔基逐步夯实,积蓄了未来发展潜能。
北京的滑雪爱好者去崇礼,以前开车要3个多小时,现在坐京张高铁,50分钟就能到达。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交通要道将两地三赛区串成一线,不仅更好地服务冬奥会,更建构起“一小时生活圈”。
除了基础设施的“硬保障”,北京冬奥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牵引作用,融入新理念、新举措,化作城市发展“软实力”。
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已见成效。崇礼空气质量指数排名稳居河北省前列;来自张家口的风电、光伏电通向北京,将实现冬奥场馆“绿电”全覆盖;张家口、延庆医疗、餐饮、住宿条件持续改善……身边可喜的变化让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赛区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持续加强。在北京,缘石坡道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张家口,公共场馆增加无障碍座席,接待和服务区域增设低位设施。“北京冬奥会也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契机。残健融合、平等共享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这是留给残疾人最有价值的遗产。”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王梅梅说。
23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竞赛场馆》纪念邮票发行,北京2022冬奥文化公益平台上线。纪念邮票一套4枚,内容为首钢滑雪大跳台、国家游泳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小型张1枚,内容为国家速滑馆。冬奥文化公益平台号召群众通过运动认捐步数,以闯关形式了解冬奥项目知识,以趣味性足、互动性强的方式传播冬奥文化,推动全民健身,也为北京冬奥会留下一份特殊的奥运遗产。
思考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