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提问: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留给我们的经验总结是什么? 新课导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体,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总结和概括,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步发展,科学发展观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完善的理论形态。 教师讲授: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 21 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师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 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教师讲授: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重要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讲解:从同一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来分析。 在同一性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严谨的科学体系。四大理论成果之所以能整合进一个理论体系,因为它们有着一个贯彻始终的哲学基础,有着鲜明的中心主题以及共同的立论基础。这些同一性表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贯彻始终的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鲜明的中心主题,即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共同的立论基础,即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差异性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理论所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所要解决的主要现实问题不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们又着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它们形成于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不同,所以要解决的主要现实问题也是不同的。邓小平理论是在我们党领导的拨乱反正、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的过程中形成的,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正确的道路,为党的理论探索指明了正确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而提出来的,将党的先进性建设,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领导能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 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发展不断加快、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将发展作为理论主题,既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又抓住了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创新的生长点。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党的十八大,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新时期而产生的,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发展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才能建设这样的党这一关键性的新时代课题。 从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视角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又反映了理论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这对于我们把握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和逻辑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小结:对本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
回顾前次课知识点,起到承前启后的贯穿作用。
让学生更直观和真切的体会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过程,体会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勇气和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
结合苏东剧变的深刻原因,运用对比引申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深刻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国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我们如何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进而更好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
从哲学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角度阐释,增强学生对哲学原理的运用。
增强学生每节课学习的获得感,引发思考,进而入脑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