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资源 >>  典型案例 >>  正文

第五章专题五 教案

时间:21/10/01 02:06:26  浏览:

  课程教案

授课主题

第五专题:学习道德模范 锤炼高尚品德

相应章节

第五章 第三节

课时

2课时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理念

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知行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能力目标

增强道德评判能力,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

价值目标

认同将青春的奋斗融汇于国家的成长,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学情分析

学生总体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认知,但缺乏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需要通过加强实践,以便知行合一。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和处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关系,加强道德实践。

教学难点

明大德是根本,守公德是源泉,严私德是关键。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等

教学策略

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课中学习

课堂小结

课后实践

案例展示:正反道德现象

开展道德三问:

一问:为何精致利己主义者如此触动国人神经?

二问:崇德尚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视频播放:

01 云南1岁半男娃出生后共做59次核酸,经历5次封城:独特的童年记忆02 【毛不易】《借》致敬一线英雄

一、向道德模范学习

视频播放:

英雄的瑞丽

案例展示:

【直击边境抗疫 】瑞丽抗疫“大考”中,是他们温暖了这座城

名言分享: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案例展示:身边同学的志愿服务

名言分享:

快乐是人性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他说,人性有三个层次:一是生物性,即食色温饱之类生理需要,满足则感到肉体的快乐;二是社会性,比如交往、被关爱、受尊敬的需要,满足则感到情感的快乐;三是精神性,包括头脑和灵魂,两者的满足使人感到精神的快乐。

——周国平

三、崇德尚美 我爱中华

习近平话语分享

知识讲解

投身道德实践,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

名言分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案例分析: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袁隆平

问题讨论:

做个有道德的大学生——我们能改变什么?


知识梳理:

如何学习道德模范,锤炼高尚品德?


实践拓展:

围绕课堂所学道德理论,开展一次公益服务实践活动(可以是社区服务,也可以是帮助家人朋友),并写下你的真实感受。(200字)

积极参与讨论,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分析案例,讨论名言,思考道德模范身上蕴含的精神力量。












分析案例,讨论名言,感受志愿服务的精神,感悟助人的快乐。











分析案例,讨论名言,思考问题,探究个人品德修养与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关系。














回顾思考,加深印象。




开展公益实践,记录真实感受,下次课课堂分享。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道德现况,学会辨识真假事实,分清主流与直流,认清本质与现象,学会客观全面辩证分析,不人云亦云。







见贤思齐,加强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性


















通过同辈榜样的影响,名言的分享,帮助学生树立做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













通过分析讨论,加强学生提升品德修养的自觉性,认同将青春的奋斗融汇于国家的成长,激励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简单回顾,梳理学习脉络,巩固认知。




加强道德实践,促进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积善成德。



教学小结

创新之处

将抗疫精神融入课堂教学,遵循学习、立志、躬行、自省的修养提升思路展开教学,加强了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需要改进

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更多学生参与的契机,拓展更多学生道德践行的空间与时间,以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的体会、理解和认同。









上一条:第六章专题二 教案 下一条:第五章专题五 文字案例

关闭

  • 版权所有: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网 联系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52号 邮编:510300
  • Email:web@gdqy.edu.cn 联系电话:020-34301392(学院办公室) 020-61230198(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