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遵守社会公德,传递网络正能量
案例1:大学校园惊现“卖座一族” 占座竟成赚钱方式
知识要点: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案例呈现:
“占座??图书馆自习室,每桌(4个座位)每天2元,每月50元。联系电话13×××××××××。”帮同学占座成了有偿服务,这样的广告近日张贴在大连某高校校园内的宣传栏中。
据这所高校经济管理系大三学生小利反映,现在学校里的自习室很紧张,每天到图书馆去上自习都是人满为患,没有人坐的座位也都摆放着许多书本,表示已有人预先占有了。由于图书馆的管理员每天晚上都要清理自习室,所以要想去图书馆上自习,就得每天六点前到图书馆外去排队,或是打广告上的电话,拿钱买座。
是什么人在出租大学生公用的自习室?许多学生表示,出租座位的其实是一些专门给别人占座收取费用的校园“卖座一族”。他们每天早早起床,到图书馆外排队,等门一打开就冲进自习室用手里的书本、椅垫等物品抢占座位。“卖座一族”之所以出现还是有其市场需求的。小利说:“以前我们都是自己来占座,可是由于竞争太激烈了,起床的时间越来越早。有一阵,刚刚4点多图书馆外就已经有人在排队了,最后我们只好去买座了。”
一位长期开展“卖座”生意的学生还说,现在学校里的“卖座一族”已经形成规模,而且还有内部分工。比如说有人专门早起负责排队,快到6点的时候又有一个跑得比较快的同学来接班,负责跑上四楼、五楼的自习室占座。这样下来,一般每个月可以有200元左右的收入,要是到了冬季,随着复习考研的同学多起来,座位还会涨价。
针对这种“卖座”的行为,部分同学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每天起大早去自习室占座肯定会影响一天的学习状态,花钱买个座位,价钱也不贵,何乐而不为呢。同时,也有部分同学表示反感,他们觉得“卖座一族”扰乱了校园中的自习秩序。
思考讨论:
如果这种行为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你有何想法?
案例解析: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这种占座现象的火热,让人们不得不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提出质疑,这是一种“无集体无意识”,有时学生占座也是迫于无奈,这就需要一个社会公约的存在,北大学生兴起“不占座日”,人大约定“有组织占座”,当然,我们也在呼唤一种新型占座方式。
新型占座
在纸上写上出去的时间,以及回来的时间,最长不要超过半小时,这样别的同学可以在到时间后坐下来自习,这就让自习室流动起来,同时想上自习就静下心来好好上,如若今晚确实有事,也就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了。
案例2:手机道德旧话重提
知识要点: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案例呈现:
摄像功能已经成为手机不可或缺的标准配置,而且拍照的性能也越来越强大,分辨率直逼低端数码相机。拍照手机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对他人的隐私权构成了极大冲击。在互联网上就流行着很多在公共场合偷拍的图片,拍摄地点遍及各种公共场所,包括教室、公共汽车、游泳池甚至是卫生间。
其实,近年来手机所引发的争议还有很多,例如,在公共场合要不要把手机铃声设成震动?接听手机的时候用不用照顾周围人的情绪?怎样对待垃圾短信和短信陷阱?如何平静面对有侮辱色彩的彩信铃声?这些都是手机带来的道德层面的拷问。
当然,我们不应该据此把拍照手机当成洪水猛兽,或者干脆用封杀来限制新技术的发展。
据报道,很多国家都出台了公共场所不得使用拍照手机的法规,我国部分地区也有类似规定,而韩国更是做出硬性规定,拍照手机在拍照时必须要发出足以让周围人都听到的声音。摘自青少年思想道德网
思考讨论:
如何解决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面对可拍照手机的大面积普及和偷拍行为的无所不在,我们该如何保有个人的隐私?
案例解析:
高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引发道德和法律层面的讨论。科技发明本身是为人类服务的,我们要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但是不能对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造成损害。现在,应该是为手机建立道德规范的时候了。
案例3:高空抛物入刑案例
知识要点: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与法律
案例呈现:
因为懒得下楼,家住3楼的於某将一袋装有陶瓷杯碎片的垃圾从窗户扔下,砸中了过路人。2021年4月8日上午,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一审以犯高空抛物罪判处於某有期徒刑8个月。这也是今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高空抛物罪成为独立罪名以来,上海宣判的第一起案例。
2021年2月10日上午9时许市民蒋女士正沉浸在过年的节日氛围中途经本市沈阳路某小区楼下时突然天上掉下一个白色垃圾袋紧贴着脸边砸到地上。蒋女士只觉得脸上火辣辣地疼一摸满手是血低头一看,垃圾袋已经摔散露出数块锋利的瓷片就是它们划破了蒋女士的脸。
随后,蒋女士被送往医院右侧面颊缝了数针伤口深可见骨所幸垃圾袋并非正中脑门没有生命危险但也构成了轻微伤随后,蒋女士在居委干部的陪同下报警。杨浦区大桥派出所接报后立即向蒋女士详细了解情况并前往事发地开展调查此幢大楼共计24层,每层10户人家通过实地走访勘查民警发现塑料袋系从8楼以下楼层抛出从抛物轨迹来看应该是从东北侧抛出民警逐层逐户走访排查相关住户。
3月2日晚,居住在该楼内的犯罪嫌疑人於某被警方抓获到案后,於某对自己高空抛物的行为供认不讳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破获了该起高空抛物伤人案,犯罪嫌疑人於某被刑事拘留。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高空抛物罪成为独立罪名,这是上海首例因涉嫌高空抛物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院审理后认为,於某的行为已经构成高空抛物罪,到案后认罪认罚,预交了赔偿费用,可以从轻处罚,决定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一句话的含义?
案例分析:
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法律与道德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就像案例所示,当道德没办法更好地约束人们的行为时,就需要有更强制性的手段——法律来完成。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
案例4:保护生态环境案例
知识要点: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生态环境保护
案例呈现:仲兴年于江苏省沭阳县七处地点盗伐林木444棵,立木蓄积122余立方米。其中,在沭阳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范围内盗伐杨树合计253棵。沭阳县人民法院以盗伐林木罪判处仲兴年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追缴违法所得2.4万元。2017年9月29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检察院向沭阳县农业委员会发送检察建议,督促沭阳农委对仲兴年盗伐林木行为依法处理,确保受侵害林业生态得以恢复。沭阳农委于2017年10月16日、12月15日两次电话反映该委无权对仲兴年履行行政职责,未就仲兴年盗伐林木行为进行行政处理,涉案地点林地生态环境未得到恢复。2018年3月27日,沭阳农委仅在盗伐地点补植白蜡树苗180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确认沭阳农委不履行林业监督管理法定职责的行为违法,应依法对仲兴年作出责令补种盗伐253棵杨树10倍树木的行政处理决定。
思考讨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案例解析:这起案件明确了当事人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时,行政机关不能以行为人已经受到刑事处罚为由,怠于对违法行为人追究行政责任,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损害状态持续存在。
案例5:网络道德缺失分析——网络造谣案例分析
知识要点: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案例呈现:
警方通报女子造谣央美确诊教师出轨:已依法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21年8月7日,据@平安北京西城,针对网传“某高校教授携妻子闺蜜去三亚旅游确诊新冠肺炎”情况,警方依法开展调查,将涉嫌编造虚假信息的葛某飞(女,39岁)抓获。
经查,葛某飞将多条无关内容拼凑编造了“据说美院老师和老婆闺蜜去三亚,现在闺蜜老婆也被隔离”的不实信息,并通过微信群传播扩散,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目前,葛某飞被西城公安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思考讨论:
网络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大学生怎样努力做到自律,用好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成长的利具而不是绊脚石?
案例解析:
如今的互联网上,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言论层出不穷,造谣生事、毁谤他人的行为屡屡发生。我们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要多多学习,加强自己的技术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要相信天上会掉下免费的午餐,加强网络自律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网络立法也是必须的安全保障。
案例6: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知识要点:
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案例呈现:
2021年8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等相关主管部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也正在开展,成效逐步显现。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专项排查整治网络综艺节目……整治不良粉丝文化,顺应了加强治理“饭圈”乱象的期待,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粉丝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从电影到电视剧、从综艺节目到网络直播、从演唱会到见面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文化娱乐形式的日益丰富,粉丝拥有了更加开放的选择空间,粉丝群体也在不断发展。追星属于个人选择,但不能越过底线和边界。一些非理性追星行为和不良粉丝文化,对正常的社会经济文化秩序造成干扰,亟待治理和纠偏。
思考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网络如何影响每一个人,如何使之产生不理性的行为,对正常的社会经济文化秩序造成困扰。
案例解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在这个“视通成里”的网络时代,公众人物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电影到电视剧、从综艺节目到网络直播、从演唱会到见面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文化娱乐形式的日益丰富,粉丝拥有了更加开放的选择空间。但网络空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弘扬正气,促使人们加强道德上的自律,另一方面又因为它的匿名性,传播的快速性,使得构建健康网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