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主题 |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
相应章节 |
第三章 第一节 |
课时 |
2课时 |
授课类型 |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
教学理念 |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好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 |
能力目标 |
为其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正确的精神 指引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
价值目标 |
正确认识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老师的讲解不够系统、深入,学生就会觉得是对初中、高中知识的重复,达不到获得新知识、启发学生的的效果,减弱学生对于思修学习的吸引力 |
教学重点 |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
教学难点 |
一是处理好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民族精神的有关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民族精神最新阐释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时代精神内涵尚无统一权威界定的问题,三是要透彻解析为什么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为什么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解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互动并参与教学过程,在实践活动教学等 |
教学策略 |
首先老师对于本章知识的把握,要搞清楚大学与初中、高中知识的不同点,理论的讲解要更具系统性、深入性;注意鲜活案例的适当引用,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课堂教学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程导入 |
播放视频《[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二十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导入课程,播放前提出问题,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
通过观看视频感性认识中国精神,进而思考,为下一步学习做知识铺垫
|
课程教学 |
1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讲解精神的重要性。中国精神的历史底蕴 |
学生学习、思考 |
使学生较为系统深入了解中国精神 |
1.1介绍诸子百家中国古代精神,同时播放视频《中国精神在哪里》进行提问 |
学生学习、回答、思考 |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精神 |
1.2引入案例:庄子·浑沌七窍进行提问
|
学生回答、学习 |
使学生了解中国精神中道家的无为而治,任情适性 |
1.3讲解中国的义利观,引入案例:中国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彰显“义在利先”,进行提问 |
学生学习、思考、回答 |
使学生明白基于对精神生活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古人在义利观上主张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先义后利,在理欲观上主张导欲、节欲,强调用道德理性和精神品格对欲望进行引导和控制,时刻对私欲、贪欲保持警惕。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主流观点。
|
1.4讲解中国人对理想的不断追求,引入案例:《红色家书》——不负祖国不负卿,进行提问
|
学生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
使学生明白中国精神体现在无数志士仁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心怀天下,利济苍生,为追求道义、实现理想而上下求索。
|
1.5继续讲解中国精神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人生境界、气节节操、公民道德、民族复兴等,对中国精神进行总结,介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民族英雄、时代精神楷模,引入案例1:[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中国女排 为国著功成,进行提问,案例“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 时代楷模张黎明:创新让工作更快乐,进行提问
|
学生学习、思考、回答 |
使学生明白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中包括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 |
|
2.讲解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
学生学习思考,小组讨论
|
使学生明白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是凝聚13亿人民的精神纽带。
|
教学小结 |
创新之处 |
结合中国目前发展实践讲解中国精神,展现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 |
需要改进 |
对于现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知识水平、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把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