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资源 >>  典型案例 >>  正文

第三章专题三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文字案例

时间:21/09/29 22:57:41  浏览:

第三章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案例1:女排临场表现赢得网友点赞

知识要点:

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

案例呈现:

这两天一则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捕捉的是7月16日晚世界女排大奖赛香港站中国与泰国女排赛前的一幕。当时离比赛还有一段时间,不过中国女排和泰国女排早早就来到了比赛现场——香港红磡体育馆进行赛前热身。

正当两队练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这时候现场突然出现一个小小的意外,可能是DJ失误,现场突然放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女排姑娘们听到国歌响起,纷纷停止训练,主帅郎平和队长惠若琪反应最快,最先停止训练,转向国旗方向,肃立行注目礼。二传沈静思听到国歌响起,也停了下来,不过她反应稍慢,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到国旗的方位。

在看了女排队员的表现之后,网友们纷纷点赞。网友@平凡人生路:“为什么我们这么爱女排,这就是最好的理由!”网友@3904562688说:“这个DJ无意识地测试了一下女排姑娘们的基本素养,全部合格,小惠满分!”网友@冷不丁的袜子:“看的我哭了!”

不过也有网友觉得女排表现是应该的。网友@背靠青山说:“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做到:闻国歌而肃立,见国旗而敬礼!女排做到了但却无需点赞。”@风雨刀客:“爱国之举,寓于小事,见于平常。”

女排大奖赛宁波北仑站的比赛中,记者曾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比赛升国旗奏国歌的环节,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时,中国女排的14名姑娘自然地手拉手,一起吟唱国歌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这样的小细节看得人很暖心。当时记者还专门就这个细节询问了女排队长惠若琪,惠若琪透露:“以前看到别的国家队员在唱国歌的时候都会把手放在胸前,今年有一场比赛开始(美国热身赛),(有人)提建议说我们把手拉起来,大家就这样做了。我们手拉手是团结的象征,也是为了更好的鼓励伙伴,对球队的好处很多。希望这能够延续下去,把这种精神带到场上场下,带到比赛训练和生活中。”

女排姑娘们面对国歌突然奏响时的反应赢得了网友的赞赏,而这种应急反应其实是平时潜移默化的结果。从主帅郎平到各个队员,都非常注重自身修养和学习,其素质是三大球当中公认最高的。惠若琪等球员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思考讨论

是什么创造了这感人的一瞬间?

案例解析:

中国女排面对国歌突然奏响时的反应赢得了网友的赞赏,而这种应急反应其实是中国女排队员平时潜移默化的结果。从主帅郎平到各个队员,一直都非常注重自身修养和学习,其素质是三大球当中公认最高的。

案例2:四川地震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再现

知识要点:

中国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案例呈现:

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事物能够像对人的关怀那样体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

正是因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中国政府对地震做出了最快速的反应。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局常委两次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救灾工作。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亲自坐镇指挥。

在今年年初的雪灾期间,人们还在抱怨方方面面的动员和协调能力。然而,这次从中央各部委到人民解放军到各级地方政府,各方面都把他们的动员和协调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急速的进步当然和中央最高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各方面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如果各方面的目标只有一个,即救人,那么他们间的合作和协调也就容易达成了。 中国的社会力量也在自发地动员着。很多企业和社会名人尤其是演艺界人士在第一时间里纷纷捐款。社会有个基本共识,那就是,关怀人和生命是所有人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的媒体进步更令人惊讶。刚刚过去不久的西藏事件使中国蒙冤不少。自这次地震发生以来,中国媒体向世界呈现了其不同的面貌,中国完全变成了透明的。从前,很多人尤其是海外华人要从西方媒体获取最新信息。但这次,人们则可以从中国的媒体中获取消息了。西方主要媒体尽管也有他们自己的媒体人在现场,但主要新闻来源则是通过中国媒体。西方媒体惊叹中国媒体的开放性。

最令人惊讶的是西方媒体的变化。在西方媒体眼里,中国似乎变成了全然不同的国度。前不久,西方媒体还连篇累牍报道西藏事件、奥运火炬抗议活动等等,似乎要把中国妖魔化。但这次来了一个大转弯,大量正面报道四川地震和中国政府赈灾进展。

尽管也有批评的地方,但积极肯定的报道占了多数,其中更不乏同情之心。一些人对西方媒体的这种转变似乎难以理解。但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因为西方媒体也是用人的价值和生命来衡量中国各方面的行为。

四川地震使得中国民族精神重新展现。在被商业大潮冲击了数十年之后,中国人再次感觉到了生命之脆弱和人的价值之重要。全球在关注中国,国际社会得到一个新的机会重新审视中国,审视中国的制度,审视中国人的精神。

毫无疑问,对人的价值的认识和对人的重视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最大动力。同时,这也说明了中国今后进步的方向,那就是各种改革要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资料来源:《四川地震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再现》,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0日)

思考讨论:

本文展现了中国人民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案例分析:

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团结统一是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伟大团结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特别是近代以后,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案例3 张海迪的事迹

知识要点:

中国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案例呈现:

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济南出生。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莘县,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锋”,其二是"“当代保尔”。

思考讨论:

张海迪身上展现的是什么样的中国民族精神?

案例解析: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揭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 源。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的 现象,提出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 传•象辞》)的思想。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也 来自于自身,来自她的成员对国富民强的不懈努力,来自对民族自立、自尊、自强的强烈渴望. 来自至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


案例4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南仁东

知识要点:

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

案例呈现:

南仁东(1945年2月—2017年9月15日),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南仁东于1945年出生,196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后在日本国立天文台任客座教授,1982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1994年起,一直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负责编订FAST科学目标,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2016年9月25日,其主持的FAST落成启用。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病逝世,享年72岁。2018年11月,被中科院推荐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思考讨论:

南仁东的身上体现出什么样的中国精神?

案例解析: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这些代表着当代中国精神高峰的时代楷模,在各自的岗位上(既有党员干部,也有普通工人、普通工人、知识分子)心怀大我、至诚报国,书写了当代中国最美的时代华章。

案例五 树报国之志 行报国之能

知识要点:

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

案例呈现:

祖国,是一首永不落幕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令我们心动。

幼时,我认识的第一个伟人便是挂在我家大厅正中央的那张毛爷爷的画像;看的第一个电视节目不是动画片,而是一部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当看到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的画面时,年幼懵懂的我瞬间被那激动人心的场面给震撼到了,从心底涌起了一股自豪感。爱国之情,悄悄萌芽!

入学后,在学校举行的升国旗仪式上,望着那迎着朝阳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听着激越雄壮的国歌,我心中升起一种无限振奋,无限光荣的情感。恍惚中仿佛看到革命先烈在英勇作战,劳动人民在辛勤耕耘,干部领导在忘我工作。过往荣辱,尽上心头,心中不禁热血沸腾。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现在,通过学习,我认识了更多的爱国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带领中国人建造第一条铁路的詹天佑;解放战争的英雄董存瑞、刘胡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载着“神州5号”进入太空的杨利伟;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人间大爱,什么是家国情怀 。爱国之情,深入我心!

(资料来源:杨隽《树报国之志 行报国之能》,湖南学习平台2020年8月30日)

思考讨论:

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促使他们为祖国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呢?

案例解析:

是他们的爱国之心,是他们的强国之念,是他们的报国之志。我们的英雄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我们的祖国、报效着我们的祖国,他们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上一条:第三章专题三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教案 下一条:第二章专题一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案

关闭

  • 版权所有: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网 联系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52号 邮编:510300
  • Email:web@gdqy.edu.cn 联系电话:020-34301392(学院办公室) 020-61230198(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