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资源 >>  典型案例 >>  正文

第一章专题二 广东邮电职业学院教案

时间:21/09/29 22:50:23  浏览:

  课程教案

授课主题

第一章专题二: 正确的人生观

相应章节

第一章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课时

2课时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理念

本课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学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复述正确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能自觉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自身成长成才

价值目标

能培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的青年大学生。

学情分析

大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教学重点

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景模拟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策略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结合党史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党史中先进人物的学习,深刻认识科学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及重大意义,牢筑学生的思想之基,并以此指导自身成长成才;在案例的选择上,紧跟时事热点,选取贴近00后青年大学生的案例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思考,着力培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的青年大学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考勤签到

1分钟)

教师在教学平台发起签到

参与签到

课堂的动态管理与全过程考核

温故知新

2分钟)

1.结合上节课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回顾知识点。

2.结合大纲要求,呈现本章节重难点内容。

1.回忆上节重点内容。

2.获取本章节学习的重难点内容。

使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任务一:高尚的人生追求

(30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5分钟)

提出问题

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案例导入

1.教师展示昔日兰考、今日兰考两张对比图,引导学生思考:兰考书写的传奇故事是如何发生的?引发学生关于焦裕禄及焦裕禄精神的思考。

2.教师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引导学生思考焦裕禄身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教师发起头脑风暴“为何焦裕禄的故事如此令人动容?他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发?”

4.教师提问: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1.学生观看对比图并思考:为什么曾经是穷困苦瘠的代名词的兰考,如今却能展换新颜,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因为不仅有焦裕禄的出现,更有一代代以焦裕禄为榜样的好干部。

2.学生根据教师分析,进一步感受焦裕禄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

3.学生观看视频,并进行头脑风暴,思考提问。

4.根据小组头脑风暴,回答教师提问。

1.通过案例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初步了解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

2.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提升教学效果。

3.参与小组头脑风暴,提高课堂参与感。


分析问题

20分钟)

1. 什么是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2. 为什么“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1. 教师通过总结学生回答,概括“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2. 教师提问:为什么“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3. 教师解答疑问:第一,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的理论体系

首先,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思想不同,“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是以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为理论基础的。其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指明了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确立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教师通过分析青年马克思17岁时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段落、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的案例讲明人要取得成就,青年时代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就十分重要。

第二,它是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证明的真理。

教师通过列举中国革命、改革、建设时期涌现的突出代表:张思德、焦裕禄、廖俊波、黄文秀为案例,讲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不仅在理论上是科学的、高尚的,在实践中也是科学的、高尚的。

4. 教师对以上案例进行总结,并发起弹幕讨论,我们所讲的先进人物身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5. 教师利用教辅平台随机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的代表?并请学生分享1-2个小故事。

6. 教师分享10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共和国最高荣誉获得者的事迹及精神。

1. 学生倾听,并思考教师提问。

2.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从理论及实践两个角度来理解“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位什么是科学的、高尚的。

3. 学生通过马克思、恩格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列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观点,了解无产阶级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思想;通过青年马克思、青年习近平的案例感受科学高尚人生追求对青年的重要性。

4. 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的解读,感受凡是一个人具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高尚人生追求,就能实实在在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起到积极作用。

5. 通过弹幕讨论,学生概括上述先进人物的共同特点。

6. 学生根据讨论生成的词云,选择自己熟悉的,具有同品质的典型人物,讲述动人事迹。

7. 学生观看视频,学习、了解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事迹,体会他们“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利国利民的事业”的高尚品质,强化对所学内容的认同感。

1.将大问题分解为彼此关联的小问题,在“问题链”的层层递进下,深入思考。

2.注重学生理论思维的培养,善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

3.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自我学习系统。

4.问题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

5.学生围绕问题思考并回答。提升学生思考与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

5分钟)

1.大学生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2.大学生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有什么意义?

1.教师总结上述案例,讲明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再次强调青年大学生要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科学、高尚的人生在追求。

2.引导学生微信扫码阅读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强化学生认同感,讲明大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1.学生倾听教师总结,再次深化对本任务核心问题的认识,强化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的意识。

2.学生扫码阅读,提高课堂参与感,思考立足于本专业,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自己能做些什么。

1.从专业的角度让学生结合知识点思考,解决知行合一的思想基础。

2.对主体内容进行有效总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任务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5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提出问题

5分钟)

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头脑风暴导入

1.教师发起头脑风暴“我们应该怎么活着?”,是安心做佛系青年?还是直接躺平,或者有自己其他的思考和选择。

2.教师讲解“躺平”一词的含义,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四点希望: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二是要立志,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三是要求真,求真学问,练就本领。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引导学生意识到年轻人不能躺平,应该选择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学生观看漫画图片,并进行头脑风暴,思考提问。

2.根据小组头脑风暴,回答教师提问。


1.通过头脑风暴导入,提高课堂参与感。

2.引发学生对”我们应该怎么活着”这一命题的思考。初步意识到,青年人不应该佛系、选择躺平,而应该选择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提升教学效果。


分析问题

15分钟)

1. 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

2. 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样?


1.教师通过总结学生回答,引出:青年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处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播放视频“这个夏天我们看到”,向学生展现嘴上说着佛系、躺平的青年,从未停止奋斗的步伐,不仅拥有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还具备血气方刚的战斗力,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奋战在一线。使同作为青年的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自觉肩负起报效祖国的使命和责任。

3.引导学生微信扫码阅读《青春无悔,强国有我》,强化学生认同感,讲明青年大学生应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和责任。

4.教师提问:“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今天的我们,应该是什么样子?

5.教师解答疑问。

6.教师分享一组“同学,你认真学习的样子真好看”的图片,引导学生领悟人生须认真。

7.教师通过展示“姜仕坤:务实为民   敬业奉献”的故事漫画,引导学生领悟人生当务实。

8.教师提问:“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乐观的心态对青年大学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乐观心态对人生额重要性。

9.教师通过展示小“霍金”邢益凡的人物故事,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要进取。


1.学生倾听,并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大学生应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学生观看视频,看看同龄人在做什么,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意识到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以及自己对国家的使命与责任。


3.学生通过阅读《青春无悔,强国有我》,强化学生使命认同。

4.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老师提问,加深使命认知,明确青年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5.学生通过老师的解答,将自己对青春的思考,由情感上升为理论,并迸发出实践的火苗。


6.学生通过观看“同学,你认真学习的样子真好看”的图片,意识人生须认真。




7.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的解读,理解把人生意愿与个人情况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立足自身实际,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脚踏实地。

8.学生思考教师的提问,

选择自身经历的小事件,讲述乐观的心态对青年大学生的重要性。

9.学生观看小“霍金”邢益凡的人物故事,体会人生要进取,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


1.注重学生理论思维的培养,善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

2.问题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

3.从专业的角度让学生结合知识点思考,解决知行合一的思想基础。

4.学生围绕问题思考并回答。提升学生思考与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

5分钟)

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教师总结上述案例,讲明青年大学生没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再崇高的人生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走好人生之路,需要大学生正确认识、处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保持认真务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生思考、分析

深入理解

对主体内容进行有效总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任务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30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提出问题

5分钟)

1. 视频导入——江梦南

围绕人物理智故事启发学生谈谈对人生价值评判标准的理解。

2.发起随机提问。

1. 观看视频,并思考。

2. 通过观看视频谈谈个人感受以及对人生价值评判标准的理解。

通过视频的教学方式导入,人物视角从学生切入,能增加学生的代入感。

分析问题

20分钟)

1、通过名言,向学生讲授

钱学森:“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为标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的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评价人生价值,既要看一个人对社会作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他对社会作出的精神贡献。既要注重社会贡献,也要注重自身完善。

2、引入红色革命故事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真诚奉献。  

3案例研讨——「案例一」一颗稻谷的“中国贡献”——袁隆平的追梦路。

「案例二」战“疫”一线年龄最小的护士裴晓姝

打开课程平台讨论区,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情况及精华帖并进行点评、总结;

1.小组同学汇报学习感悟,相互进行研讨;

2.精华帖的交流、学习,回顾并加深对人生观方法途径价值的理解;

3.聆听案例,理解、分析,增进对人生价值实现条件的理解等;

4.观看视频、分享故事、让学生分享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开展实践教学。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讨、形成理论的具象认知;

以层层深入的问题导引、案例研讨等教学方法,通过视频的观看与讨论,明确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实现条件等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

5分钟)

1. 如何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2.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什么条件?

1.教师讲解: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三个坚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

2.教师讲解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1、思考、分析

2、深入理解

通过雨课堂、超星学习平台等发表弹幕、评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正确的认识,以及从主观、客观等多方面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为今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

2分钟)

1.“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2.青年大学生要树立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3.青年大学生要掌握正确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

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观看《那年,我们2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根据个人专业情况,形成个人发展规划,通过教学平台提交。

教学小结

创新之处

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出的: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做到   八个相统一。本次课主要是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需要改进

1.高职大学生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一定程度延缓了对本节课理论知识的理解。

2.受课时安排影响,部分案例无法详细、深入展开论述。














上一条:第二章专题一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文字案例 下一条:第一章专题二 广东邮电职业学院文字案例

关闭

  • 版权所有: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网 联系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52号 邮编:510300
  • Email:web@gdqy.edu.cn 联系电话:020-34301392(学院办公室) 020-61230198(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