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动一:思考讨论:在50年代中期,我国为什么要确立“工业化”的战略发展目标?我们为什么要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因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而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是十分落后的,仅有一些轻工业,有些重工业也是残缺不全。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虽然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我国工业生产还是十分落后。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加快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个体经济由于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因此,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一五计划(1953~1957) 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课堂活动二:展示小组任务完成情况,选取优秀小组上台展示汇报。 1、举例介绍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举例介绍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举例介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点评总结学生汇报内容,播放视频进入课程内容精讲解析: 一、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首先,对农业进行改造。 第一、毛泽东论证了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他认为农业合作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需要,不解决农业合作化问题,就不能解决日益增长的商品粮、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农作物产量偏低的矛盾,社会主义工业化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另外,实行农业合作化也是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因为过去在土地革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个联盟,农民已经不满意了,他们要求摆脱贫穷,共同富裕。只有走合作化的集体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工农联盟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巩固。 第二、阐明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 针对农民既是小私有者又是劳动者的两重性质,毛泽东指出在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时,不能采取剥夺和强迫命令的办法,而要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马克思主义原则。 第三、阐明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阶级政策。毛泽东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科学地对中农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将其分为上中农和下中农。紧紧依靠贫农、下中农,把上中农作为巩固的团结对象,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对待富农问题上,创造了消灭富农阶级和改造富农分子相结合的办法,减少了富农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反抗和破坏,有益于改造的顺利进行。 第四、阐明了循序渐进的由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的“三步走”的步骤。第一步,在农村中按照自愿和互利原则,号召农民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几户或十几户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在初级社的基础上,进一步领导农民联合起来,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理论和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取得成功。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6.3%,其中加入以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占总农户的87.8%。 全国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案例:王麻子、张小泉剪刀的辉煌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播放视频:荣毅仁1956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中心内容,也是最具中国特色最有理论创造的一个方面。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重点把握两个内容:一是“和平赎买”这个概念;二是为什么可以对资本家实行和平赎买? 所谓“和平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中获取一部分利润,而不是由国家支付补偿金买断,更不是没收。 和平赎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要作用: ◎有利于发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和发展统一战线; ◎有利于发挥和利用资产阶级的知识、才能、技术及经验为社会主义服务。 【思考】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上,对资本家为什么不用暴力而用和平赎买的方式?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采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课堂活动一:正确认识改造与改革的关系 思考讨论:80年代初,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对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这种单一的所有制进行了改革,并制定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于是,一些人便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还有人说,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搞早了,搞糟了”。你的看法是什么? 答案:这些说法是不对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联。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它们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 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后来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应有的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所以,对党在过渡时期的这条总路线,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它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在它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课堂活动二:思考讨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 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我们能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上述失误就 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意义呢?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答案:(1)不能。列宁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2)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尽管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和偏差,但瑕不掩瑜,总的来说改造是成功的。比如: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言,把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改造成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避免了两极分化,消灭了剥削制度,这一深刻变革没有引起社会的动荡,相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尤为突出的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史上,有两个罕见的事实:一是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这些情况都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确实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