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解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翻开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发展主题凸显,贯穿其中的“三新”逻辑主线,谋划出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 附相关视频:小康中国——高质量发展“路”更宽
一、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紧紧围绕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一系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判断和论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理论与实践互动中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1.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案例:新冠肺炎疫情,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引领中国经济在复杂的环境中行稳致远。(中国经济数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付出艰苦努力,使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案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100%,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套,960多万人“挪穷窝”,摆脱了闭塞和落后,搬入了新家园。 3. 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案例:互联网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动能 “十三五”以来,经过5年的大发展快发展,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4亿,5年增长2.5亿。“十三五”期间,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兴起,“互联网+”催生出一个个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激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庞大的网民构成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在城市,网约车、跑腿员、快递小哥奔波在大街小巷;在农村,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帮助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脱贫致富。我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业务发展引领全球,2019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10.6万亿元,是2015年的近3倍,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347万亿元,是2015年的15倍。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从2015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36.2%。互联网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动能。 4.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案例:“放管服”改革 上海浦东新区启动“一业一证”改革带来的最直观的对比。过去开一家便利店,要填9张表、办5个证,办理时限达95个工作日,而今只需1张表、1个证,5个工作日就能搞定。“一业一证”改革,推动审批管理服务从“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这是我们党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自觉管好“看得见的手”、处理好与“看不见的手”关系的生动见证。 5. 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案例: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进一步提出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任务,这都是宏观经济治理方式系统化的突出体现。 6. 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案例: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共赢 7.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考虑困难和问题,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坚决防范各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根本立场、政治保障、制度基础、主题主线、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发展格局、发展路径、内外关系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视频导入:1分钟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央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财政保障力度,稳步提高GDP中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比重,力争2035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以上,2050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0%以上;继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奖补政策,支持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牵头承担或与科研院所联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处置“僵尸企业”;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第三,加大人力资源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企业家精神和劳动精神的培养。 第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第五,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就要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城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1.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案例:2020年以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开发区着力打造“3+2+1+N”产业布局,形成以汽车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和粮油食品深加工为主要优势产业,以智慧消防及信息技术与康复辅具及数字医疗为主的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培树孕育总部经济、科研院所、军民融合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产业。目前,已确定重点项目共40项,总投资约315.43亿元,区重点推进项目20项。 2.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案例:重庆通过完善登记注册监测预警系统,建成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平台,优化情报信息监测平台,进一步把控了“四新”经济领域潜在风险,增强敏感性,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在2020年“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抽查中,对中、高风险“四新”经济市场主体的抽查比例增长到90%;有效打击运用互联网技术从事违法活动的行为,对1654个重点网站、论坛,逾20个移动App全天候监测搜索,对校园贷、非法营销、防疫物资销售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测,累计获取案源信息4.59万条,查办案件2.61万件。 3. 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劳多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4.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案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5.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案例:一个老工业区改造的“株洲样本” 坚持节能优先方针,建立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行循环经济,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6.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案例: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外商投资法》、上海自贸区启动实施“全球营运商计划”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 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7.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