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重点学习,60分钟)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学重点,25分钟) 问题导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模式为什么行不通?出现了怎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如何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提出背景: 照搬苏联模式为什么行不通? (1)照搬苏联模式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局势正处于全面冷战,我国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政权面临着帝国主义打压和封锁,为了生存和安全不得不与苏联结盟,因此,中苏关系比较友好,苏联模式在苏联的巨大成效对我国的吸引力比较大;同时,历经多年战争,我国仍然是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农业大国,要发展工业就需要一种高积累、高效发展重工业的体制;最后,新中国成立后,如果进行经济建设,党和人民缺乏建设经验,只能根据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苏联经验。 (2)成效:苏联向新中国提供了20亿美元资金、1万多名技术人员,援助了我国156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主要集中于重工业领域,基本满足了新中国在工业化初期着重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3)学习苏联模式出现的问题: 国际方面: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苏联模式,即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受到一定的冲击,促使党和国家领导人反思苏联模式。 国内方面:建设规模过大、职工过多、信贷增长过快,财政收支、物资供需失衡市场紧张、物资短缺等。 因此,1955年底,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1956年初开始调查研究,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论十大关系》:独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论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党与非党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调动经济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其中前三条集中探索了如何开辟一条不同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第四五条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后五条集中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2)《论十大关系》是“以苏联为鉴戒”的成果: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3)《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 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以及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毛泽东: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 习近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尊重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小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