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一)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什么是人生的真正幸福,追求什么样的幸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幸福,是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人生课题。 幸福是非常复杂的一种情感,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和境界,它既是主观的,更是客观的;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既是感性的,更是理性的;既是结果的,更是过程的;既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既是个体的,更是与别人、与社会密切相关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天性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幸福不仅包含着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劳动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创造。人应该把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结合起来,并把创造幸福作为前提,然后才谈得上享受幸福。 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追求德性和人格的高尚,注重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 【视频】颜宁:金钱不能成为衡量幸福感的标准 当然,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正如孔子所言,“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案例】湖北一新冠肺炎患者不听劝告致41人密切接触被立案侦查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和创造幸福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与失是人生中常遇到的一对矛盾,正确认识“得”与“失”,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对于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问题,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案例】《追寻生命的意义——与时间赛跑的中国医生张定宇》 思考: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张定宇? 孟子曾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之言,正应了“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之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认识得与失,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应是每个人不容忽视的自我修炼。有了正确的得失观,人的心胸会更加豁达,人的心灵会更加美丽,人的境界也会更加高尚。整个社会在这种得失观的影响下,才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健康。 (三)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趋乐避苦是人的本能,而正确对待苦和乐才是人的本事。“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雷锋董存瑞”。远学焦裕禄、谷文昌,近学张富清、黄文秀,以他们为镜鉴和标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世界上没有光享清福而不要付出的事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快乐是耕耘出来的。“荣誉的桂冠,都用荆棘编织而成”。 奋斗是艰辛的,真正的快乐只能由奋斗的艰苦转化而来。大家要努力做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人生开拓者。 (四)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顺势而快上,乘风而奋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在人生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 孔子年近花甲仍携众徒周游列国,惶惶14年竟落得处处碰壁,退而整理典籍,兴办教育,而成“道冠古今”的至圣先师;史学家司马迁被刑足入狱而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曹雪芹因家道败落而著《红楼梦》等。说明逆境给人以大智慧和善于理解人间真情的情感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世界上的犹太民族,因长期被驱逐而流亡,而他们的智慧倍受世人称赞。 可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 (五)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如何认识、对待生与死,体现了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更直接影响着他的实际生活。 【案例】救火中的江门消防员们怎么排死亡顺序的? 我们自古就有尊重、爱护生命的传统,尤其是人的生命。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十问》记载了尧和舜的一段对话:“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古代两位贤明的帝王明确指出生命是普天之下最为宝贵的。这一重要文化基因,始终指引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为人处世。孔子也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孔子的论断把人置于生命价值链的最高端,始终为中国人民所信奉。中国医学经典的《黄帝内经》认定:“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隋唐名医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既肯定生命的最高价值,又把人放在生命价值链的顶端,是传统生死观的重要特点和高明之处。 生死俱善,存顺没宁。先贤在把生命奉为最高价值的同时,自然也看到死亡之不可避免,有生必有死。对此,古人的最大心愿是“生死俱善”。庄子说:“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大宗师》)”活着的时候要心安、满足,临死的时候要顺从,不必过于悲伤,得(生)失(死)都是自然的过程。宋代的张载进一步主张:“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正蒙·乾称篇》)”说的是活着的时候要顺应为人处世的规矩,好好做人;临死的时候,要以平和安宁的心态去面对。 俄国思想家别尔嘉耶夫说过:“只有死亡的事实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正是因为有死亡,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死亡意味着生的终点,也因此凸现出生的意义。意识到死,才会只争朝夕,充实自我,奋斗尽责,让生命焕发出耀眼的光彩,提升生命的价值,把对死亡的追问作为对生命意义的特别解读。 【案例】《90后警察涂可蔼:有梦想的青春更美丽》生命可贵,应倍加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充实自我,奋斗尽责,让生命焕发出耀眼的光彩,提升生命的价值,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六)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大学生应具备正确的荣辱观,明确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的界限,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