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校风采 >>  院校动态 >>  正文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战“疫”“云祭扫”获奖征文展示(第五期)

时间:20/06/19 15:56:25  浏览: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战“疫”“云祭扫”获奖征文展示(第期)



编者语:

转眼间五月已经过去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辛亥革命纪念馆联手主办

校团委和学生发展中心协办的

轻习社,国学社,马克思主义协会承办的

“走读广州辛亥革命史”

网络思政实践活动之祭扫征文活动

也已经圆满结束

共有72份作品获奖

我们将分六期为同学们展示一、二、三等奖共31份作品

今天第五期将展示三等奖作品六份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 生化181 卓艺仪



缅怀抗疫英雄

卓艺仪

原本你在刻苦地念书,

原本你在辛勤地作工,

原本你在操持着生意,

原本你在困难地务农。

但当疫情在国家突发,

你们一下全成了战士,

为了支援危难的疫区,

竭尽全力地奉献力量,

甚至奉献出自己生命。

一样念书一样地作工,

一样经商一样地务农,

不一样的是我们活着,

不朽的是那抗疫英雄!

有些人,一眼已成为过去,

有些事,霎时即为永远,

没说再见,怕再见变成再也不见!

我们云祭奠,不仅因为怀念!

选手创作心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生化181班的卓艺仪。很荣幸能参加“思政战疫云祭扫”征文比赛并获得三等奖的荣誉,在此我要感谢各评委老师对我征文的肯定和鼓励,以及各位筹备这个活动辛苦付出的同学们。此次征文比赛中我写的《缅怀抗疫英雄》这首诗歌来源于我对疫情的点点感悟。这是自己第一次尝试写诗歌,能得到三等奖的荣誉,特别感谢老师们对我诗歌的肯定和鼓励,我将以此获奖为契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 食品181 林欢欣



怀

林欢欣

缅然有青山,深埋千万骨。

怀英当年事,鞠躬而尽瘁。

先义于后己,前赴又后继。

烈士永不朽,名垂千古世。




选手创作心得


在曾经的岁月里,有这样一群人,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安定幸福、繁荣昌盛做到了大义凛然、碧血丹心、舍身为民,而这群人就是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贤先烈,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生活,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英勇事迹与铮铮烈骨,我们要深切缅怀,向伟大的革命先烈们致敬,此致,敬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 制药182 蔡丹敏




蔡丹敏

年末瘟疫突来袭,都道庚子年不吉。

武汉封城过除夕,八方物资纷纷寄。

大街无人门户闭,孩童听网课学习。

众志成城齐御敌,共盼春天已胜疫。




选手创作心得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随着疫情的爆发,武汉进行了封城,但全国上下人民的心与武汉连在一起,众志成城,帮助武汉战胜此次疫情,也让全世界都见证了我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民族精神。很荣幸出生在这样有爱的国家里,我也会努力学习专业本领,积极加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队伍当中。







信息技术学院 通信192 廖倬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回溯到历史长河中,中国在华夏岁月中,我们经历过很多挫折和磨难,无论是改朝换代的革命战争中,还是在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在这段时期里出现了让人敬仰且高尚的英雄。

刚过完清明节,疫情防控的担子并没有结束。但有人说,告慰英灵的最好方式就是打赢这场抗疫战争。虽然他们的离去让我们心情感到很沉重,在这个举国思念的日子里,为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要求,为了不辜负那些为战胜疫情而作出的牺牲,各地根据疫情防控情况,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管理要求,鼓励通过网络祭扫、网上时空信箱、小规模家庭追思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其实无论形式怎么改变,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最为珍贵的是这份怀念逝者、常思故人的情谊。虽然已是天各一方,但这份念想始终将我们连在一起。

例如契诃夫曾说: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就的将是锋利的尖刀。

他叫刘智明,2月18日,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离世。抢救期间,刘智明曾留下话,“如果万一,不要插管”。知情者透露是因为在气管插管打开的瞬间,喷血、喷气管内附着物具有传染性,刘智明害怕同事因此染病,所以才会如此叮嘱。他是武汉抗疫以来,第一位因新冠肺炎而牺牲的在职院长。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刘智明医生的去世是巨大的损失,他在2019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挽救了无数生命。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只要进入工作中,他就会忘乎自我。他只是一个医生,但为了医院的病人鞠躬尽瘁,身倒“战场“。他只是一个丈夫,但一生的事业却不是家庭。他只是一个父亲,但经常终日不能陪伴孩子。他只是一个公民,但为我们全体百姓奋站在一线抗疫。

他叫张忠德,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的疫情中,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的一线的最前线,在救治重症患者时不幸感染非典,从生死的独木桥上走过一回。现如今,56岁的张忠德又一次站在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

1月24日除夕当天离开广州的张忠德,在当天晚上和团队前往出发武汉。他带领广东省中医医疗队接管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三个病区的187张床位,全力救治病患。由于和患者走得近,大家也更喜欢叫他“德叔”。他还会努力模仿湖北口音,逗患者开心。他即使年纪已大,但却拥有一颗“我为他人,不求奉献”的心,他身战两场疫情,却从不抱怨,一心为老百姓,经历了这些事情,让张忠德医生明白了,人的一生不应该是碌碌无为的苟且,而是要拥有一颗医者的心,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借用戴叔伦的诗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如果曙光可以带来思念,我们想对在这次战“疫”中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的人说:“愿逝者安息,生者节哀,相信寒冬终会过去,春暖花开 团圆有时,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选手创作心得


通过这次机会,我很荣幸能说出自己的心声,病毒无情人有情,在与新型肺炎疫情赛跑的过程,那些疫情英雄无疑是最功不可没的,无论是知道名字的,还是不知道名字的,为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们实在是太多,这一次活动让我感触很大,最后,我希望“岁月静好,人间值得”!




信息技术学院 通信182 黄岳恒


“云祭扫”一样可以寄思念,让“云祭扫”成为新习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节缅怀亲人是我们延续了数千年的习俗。

清明即将来临,一年一度的祭扫高峰也渐行渐近。今年的清明祭扫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人难以到墓地现场祭扫,网上“云祭扫”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相较于传统的现场祭扫,网上祭扫不但便利便捷,更能避免因传统祭扫人群聚集引发的交叉感染。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云祭扫”不失为缅怀亲人的一个好方式、好渠道。

今年清明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许多地方近日出台了清明祭扫详细规定,积极倡导更安全、环保、文明的祭扫方式。还有一些地方推出了网络寄语、献花、点烛等“云祭扫”服务,鼓励群众通过多元化方式表达哀思。4月1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范瑜在谈及清明祭扫时表示,今年的清明与往年不同,将暂缓举办一些集体共祭活动,管理好分散的农村公益性墓地以及历史埋葬点,推行绿色文明安全的非现场祭扫方式。应当说,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推出这些举措很及时、很有必要。

目前,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人员扎堆聚集有一定的危险性。更何况,每年的清明节期间,都是各种火灾事故的高发期。焚香、烧纸、点蜡等各类祭祀和郊外游玩活动,都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当被我们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出于哪一层面的考虑,与时俱进,倡树祭扫新风,都要好过食古不化,拘泥于“烟熏火燎”的陈旧形式。

传统的现场祭扫寄托的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之情,网上祭扫虽然改变了祭扫形式,但寄托的情感是相同的。我们缅怀逝者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感念与尊敬,只要缅怀先人、思亲怀故的真心真情在,祭扫形式就应该随时而变、顺势而变,用文明祭祀的形式,为清明祭扫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和文明元素。用鲜花代替纸钱、用追思代替鞭炮,用“云祭扫”代替现场祭扫,让清明更清朗、社会更文明。

每到清明时节,传统现场祭扫形式的弊端就凸显出来,年年如此,周而复始。清明祭扫期间,激增的人流、车流,给城市交通、环保、安全带来许多问题。屡禁不止的烧纸钱、放鞭炮等陋习带来了严重的火灾隐患,其中,山林火灾隐患问题更加突出。这些祭扫问题追本溯源,都与现场祭扫密切相关。相比之下,网络祭扫不仅能有效避免和化解这些问题,还能降低由此导致的祭扫成本。

现代社会是一个流动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人口流动也更加频繁,许多人背井离乡在外打拼,距离家乡路途遥远。清明虽然有三天假期,但是不少人因为工作、车票难买等原因,无法年年清明都回家祭扫。传统现场祭扫的缺席让很多人留下内心的遗憾,而“云祭扫”可以弥补这个遗憾,让人们通过网络寄托对逝去亲人的追思。

“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清明祭扫,怀念先人,重在“走心”,而不是“走形式”。

“心”到了,“云”端缅怀也不失为寄托哀思的好载体;“心”不到,在墓前烧再多祭品也徒有其表。事实上,所有的节日都是人设定的,都是岁月和人们长期打磨的结果,都应当顺着人和时代的变迁向前走,而不是反过来让大家束手束脚。就像有人所说,清明等传统节日之所以有绵延千载而不衰的强大生命力,恰恰是因为其能够随着历史发展而流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春节时我们可以发电子红包拜年,清明又何妨尝试一下“云祭扫”?只要心中有对故人的思念、对生命的敬畏,无论是手捧几束鲜花,还是在指尖与屏幕上遥寄哀思,都是对清明这个节日最好的传承。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节,是一个郑重的提醒,提醒我们时刻不忘感恩、不忘敬畏。在这次战疫当中,一些逆行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志愿者等,为了守护大家的安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壮举,让今年的清明节增加无限的庄重与神圣。

清明是传统节日,祭扫缅怀逝去亲人是传统习俗,但基于传统现场祭扫的诸多负面影响,以及难以回乡祭扫的个体缺憾,选择网络祭扫缅怀逝者,用绿色环保的“云祭扫”替代现场祭扫,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应当成为新习俗。

我们在网上“云祭扫”,怀念自己的亲人,同时也追思这些素不相识的英雄,让他们的精神和情怀得以传承。这样的“云祭扫”,不正是这个清明节最文明、最贴切的打开方式吗?




选手创作心得


清明即将来临,一年一度的祭扫高峰也渐行渐近。今年的清明祭扫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人难以到墓地现场祭扫,网上“云祭扫”便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这便让很多人不能接受这种习俗方式。所以我便抓住了这次“云祭扫”征文比赛的机会,创作了征文作品《“云祭扫”一样可以寄思念,让“云祭扫”成为新习俗》,写这篇征文主要是想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去认识到“云祭扫”,让“云祭扫”成为新习俗。




信息技术学院 数媒182 郑文丽



清明“云祭扫”

----铭记历史,牢记使命


清明节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今年的清明,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针对疫情期间的清明祭扫,为了避免聚集,多地暂停了现场祭扫,推出“云祭扫”、代祭扫等多项便民服务,用不一样的打开方式缅怀逝者。

所谓“云祭扫”,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云端”在网上追思已故之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互联网线上代祭、弹幕追思等方式,履行鸣钟、点烛、鞠躬、献花等等,形式、地点虽有变,核心却不变。为做好疫情防控,民政部门倡议更安全、环保、文明的“云祭扫”。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奠祖先、缅怀先烈、追忆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但清明未必“雨纷纷”,天干物燥,祭祀焚烧纸钱可能会引发火情,传统的方式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大凉山火灾的悲剧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而选择不焚烧纸钱,不燃放鞭炮的“云祭扫”,更符合现代殡葬发展理念,有助于推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建设。“云祭扫”可以有效避免人员扎推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在线祭扫,寄托哀思、缅怀先人,让辛辛苦苦取得的战疫成果得以巩固,这也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特殊时期,学校为了培养大学生忆古惜今、居安思危的爱国情、报国志,特别举行了实践活动--思政战“疫”“云祭扫”。在线献花留言,缅怀先烈。通过完成所有学习点的打卡及答题,我见证了广州的辛亥革命史,祭拜了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等。本次线上祭祀革命先烈,旨在诉说对烈士英魂的无限敬仰,道尽对烈士英魂的无尽哀思。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义无反顾,牺牲我一个,造福后来人,正是革命先烈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成就了我们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

烈士的精神是不朽的,英雄的血不能白流,缅怀先烈,牢记历史,在当今和平年代,我们应该负担起民族振兴的责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让中国打响了抗击疫情的战争。

2020年4月4日,中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风笛长鸣,这是对抗击疫情斗争牺牲在战疫一线的英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没有国,哪有家。在一线抗战的医护人员,所有人冒着被疫情感染的危险,竭尽全力为生命站岗。望着他们穿着厚重防护服逆行的伟大背影,我深深地感觉到敬佩。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为了节约防护服,他们忍住不喝水,不上厕所。在病毒面前,他们逆行而上,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是最伟大的人,是最美的逆行者,我要向他们致敬。每一次牺牲都是不朽的,每一位英雄都值得被永远铭记。我们要相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我们一定能胜利!

这次清明“云祭扫”让我获益匪浅,它让我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让我知道烈士的英勇事迹;还教育我们要牢记使命,勇担大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让我们用理性之爱,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春天,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选手创作心得


我只是一个幸运者,国家正值特殊时期,希望看到文章的人能有所触动吧。这次“云祭扫”活动让我获益匪浅, 4月4日的全国性哀悼活动,让我对家国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我们要牢记使命,勇担大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让我们用理性之爱,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春天,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10月10日武昌起义,正式拉开了辛亥革命帷幕。辛亥革命从广州发轫,经武昌起义走向全国,最终在南京建立民国。通过此次征文活动,从不同视角畅谈辛亥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生活。




编辑:国学社 鲜君

审核:爱华  志敏  慎芝  赵薇  丁玲  姗姗

终审:展洪




上一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战“疫”“云祭扫”获奖征文展示(第六期) 下一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战“疫”“云祭扫”获奖征文展示(第四期)

关闭

  • 版权所有: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网 联系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52号 邮编:510300
  • Email:web@gdqy.edu.cn 联系电话:020-34301392(学院办公室) 020-61230198(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