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华(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 来源:光明网(2025年4月1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思政引领力作为“六大特质”之首,凸显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核心任务。高校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更需要发挥思政引领力作用,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长为能够担当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
深刻理解思政引领力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价值
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治功能。高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因此,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仅要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要增强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因此,强化思政引领的政治导向,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过程中有效增强青年的政治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引导他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助于确保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提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多元化和国际化,希望通过更加开放的方式汲取各国家和各学科在创新发展理论和思想方面的精华。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价值多元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其中掺杂的错误思潮会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健康发展,甚至阻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因此,强化思政引领的价值导向,可促进学生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形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把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到实处。
拓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统筹推进三大战略的基础在教育,高校要加快布局战略急需和新兴交叉的学科和专业,优化课程设置,更新知识体系。强化思政引领的思想导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从而形成思想性、前沿性、知识性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有助于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科学把握思政引领力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路径
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筑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根基。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应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规律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培养其清醒的头脑和卓越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其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与此同时,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作用。通过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拔尖创新人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在西方资本主义多元思潮不断冲击的背景下,帮助其有效抵御错误观点的误导,筑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根基。
坚持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引领,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根据教育部《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虽居世界首位,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存在20%-30%的高端人才缺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因此,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强化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担当,在三个维度上实现突破:在价值维度上,要铸就“科技报国”的精神内核,将个人职业规划融入国家发展坐标系;在能力维度上,要构建“顶天立地”的素质结构,既追求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又注重应用研究的成果转化;在视野维度上,要培育“和而不同”的文明胸襟,既立足中国实践讲好现代化故事,又要着眼人类共同福祉贡献东方智慧。唯有如此,才能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谱写属于青年一代的华彩篇章。
坚持用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引领,锚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内核。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这一目标高度契合,其核心价值在于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人民实现美好生活。价值逻辑对创新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引领。因此,要坚定不移地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树牢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使他们无论是在学习阶段探索知识的边界,还是在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都能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主动将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使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和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强大动力。
坚持用民族复兴旗帜引领,凝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精神坐标。家国情怀是时代新人的价值底色,坚定不移高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能够极大增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不仅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集中体现。思政引领力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国家的发展追求、民族的宏伟向往、人民的殷切期盼与学生的个人成才紧密融合,能够将拔尖创新人才塑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创造者、继承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河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25年度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中思政引领力运行机制研究”(HB25MGC1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