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授课导入 时空对话·不朽的马克思:屡经磨难,真理路上步履不停。通过播放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2018年5月3日、4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讲述马克思的革命事迹。马克思,一个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名字。马克思做了许多事,影响了许多人。你知道《共产党宣言》,听过《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除了成就,在朝着目标一路狂奔的路上,他经历了多少磨难,你又是否知道呢?马克思年轻时是个学霸,不满23岁便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第一份工作是担任报纸编辑,后来这份报纸因民主、革命倾向被查封。之后的马克思致力于革命活动,遭到反动当局的驱逐,自愿放弃了国籍,变成“世界的公民”。革命不停,驱逐不止。在遭到比利时、普鲁士及法国的驱逐后,马克思和家人来到了伦敦。初到伦敦,付不起房租的马克思一家所有家当被查封,差点无处可住。但这没有让马克思停下脚步。此时,不止他们,还有许多的革命者也流亡伦敦。他便组织成立委员会,募集捐款,他们的家变成了革命中心。马克思写《资本论》的年代,是他生活最艰难的几年。由于极度贫困,五年内有三个孩子相继夭折。1855年,马克思8岁的大儿子埃德加尔病死在他怀中,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已经遭受过各种不幸,但是只有现在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不幸。”为了创作《资本论》,马克思白天在博物馆刻苦研究,晚上回家后还常常通宵达旦地写作。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时常疼痛难忍,甚至写作几个钟头后就得躺好几天。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的人生写照。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的第一卷正式出版了。从马克思二十几岁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到此时已经快50岁了。马克思的家里始终充满了乐观、民主的气氛,过去遭受的苦难并没有使马克思一蹶不振或者郁郁寡欢。女儿们曾多次问他:“您的特点是什么?”马克思回答道:“目标始终如一”。有一种毅力叫屡经磨难,真理路上步履不停,对我们有何启示?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2.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发展历程、影响意义等等,分析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影响力,坚定坚持走中国道路的信心。 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这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首先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这既是一个教学重点问题,也是一个教学难点问题。由于高职学生没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相对缺乏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对这个问题理解起来相对更难一些。教师可在简要讲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重点回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为什么要中国化。要特别注意通过讲解,告知学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一种合乎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思考的产物,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
1.互动设计 主题讨论项目。可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发展历程、影响意义等等,分析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影响力,坚定坚持走中国道路的信心。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通过播放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2018年5月3日、4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讲述马克思的革命事迹。当马克思坐在书房的安乐椅上,回顾坎坷而辉煌的一生时,他会想起自己在中学毕业时写下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为人类而工作”这一志向,指导了他的一生的革命活动。在这条最崇高也最艰难的人生道路上,他矢志不渝,不断克服着各种困难:他为无产阶级在《莱茵报》上频频发声,导致报纸被禁;他赴法国创办了《德法年鉴》,与恩格斯合写《神圣家族》。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观点、方法,分析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社会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国情、认识社会,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和使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辩证地、客观地、历史地、科学地分析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以达到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全面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精神实质,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培养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 |
1.为什么要中国化呢?教材在前言讲了两方面的道理。一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注重分析一下中国共产党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出第三点,那就是: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源于中国革命进程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这对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会很有好处。
2. 学好“概论”课的基本要求:努力掌握基本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理论思考习惯。 3.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党的百年发展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