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资源 >>  典型案例 >>  正文

02前言:教案

时间:21/08/29 14:26:17  浏览:

  课程教案

授课主题

第一专题:前言

相应章节

前言

课时

2课时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理念

结合七一讲话精神,理解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和经验、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以及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2.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过程,理解其内在的展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逻辑。以及对大学生开设“概论”课程目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

1. 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努力掌握基本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培养理论思考的习惯等要求的认同与内化,

2. 增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价值目标

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理解,牢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政治信念;

2.深刻认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意义,认同解决中国问题需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学情分析

1. 高职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深度不够,需要多理论结合现实

2. 新学期第一课,对概论课不能全面把握,需要梳理整本书的逻辑结构

教学重点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解决中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概论》教材中总的和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是这门课程的主线。需要讲清楚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关系到准确理解教材整体内容的一个最为基础的范畴,本课程的诸多重要理论范畴、理论命题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出发点和主线而生发出来的,教师讲清楚这个问题极为重要。显然,这是一个教学重点。鉴于高职学生的学情实际,教师要立足于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历史知识,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形象化教学,花功夫把这一问题讲清讲透。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过程。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改革发展建设实际相结合。


教学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这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首先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这既是一个教学重点问题,也是一个教学难点问题。由于高职学生没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相对缺乏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对这个问题理解起来相对更难一些。教师可在简要讲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重点回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为什么要中国化。要特别注意通过讲解,告知学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一种合乎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思考的产物,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为什么要中国化呢?教材在前言讲了两方面的道理。一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注重分析一下中国共产党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原因所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对分课堂教学法

教学策略

前言是全书的总论部分,相对于其他各章来说,其理论的抽象性更强,同时宏观概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要精准深刻阐述和表达,宜采用经典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或“讲授和讨论”对分课堂教学方法,辅之以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参与式互动教学为补充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授课导入

时空对话·不朽的马克思:屡经磨难,真理路上步履不停。通过播放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2018年5月3日、4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讲述马克思的革命事迹。马克思,一个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名字。马克思做了许多事,影响了许多人。你知道《共产党宣言》,听过《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除了成就,在朝着目标一路狂奔的路上,他经历了多少磨难,你又是否知道呢?马克思年轻时是个学霸,不满23岁便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第一份工作是担任报纸编辑,后来这份报纸因民主、革命倾向被查封。之后的马克思致力于革命活动,遭到反动当局的驱逐,自愿放弃了国籍,变成“世界的公民”。革命不停,驱逐不止。在遭到比利时、普鲁士及法国的驱逐后,马克思和家人来到了伦敦。初到伦敦,付不起房租的马克思一家所有家当被查封,差点无处可住。但这没有让马克思停下脚步。此时,不止他们,还有许多的革命者也流亡伦敦。他便组织成立委员会,募集捐款,他们的家变成了革命中心。马克思写《资本论》的年代,是他生活最艰难的几年。由于极度贫困,五年内有三个孩子相继夭折。1855年,马克思8岁的大儿子埃德加尔病死在他怀中,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已经遭受过各种不幸,但是只有现在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不幸。”为了创作《资本论》,马克思白天在博物馆刻苦研究,晚上回家后还常常通宵达旦地写作。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时常疼痛难忍,甚至写作几个钟头后就得躺好几天。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的人生写照。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的第一卷正式出版了。从马克思二十几岁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到此时已经快50岁了。

马克思的家里始终充满了乐观、民主的气氛,过去遭受的苦难并没有使马克思一蹶不振或者郁郁寡欢。女儿们曾多次问他:“您的特点是什么?”马克思回答道:“目标始终如一”。有一种毅力叫屡经磨难,真理路上步履不停,对我们有何启示?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发展历程、影响意义等等,分析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影响力,坚定坚持走中国道路的信心。

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这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首先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这既是一个教学重点问题,也是一个教学难点问题。由于高职学生没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相对缺乏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对这个问题理解起来相对更难一些。教师可在简要讲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重点回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为什么要中国化。要特别注意通过讲解,告知学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一种合乎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思考的产物,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1.互动设计

主题讨论项目。可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发展历程、影响意义等等,分析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影响力,坚定坚持走中国道路的信心。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通过播放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2018年5月3日、4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讲述马克思的革命事迹。当马克思坐在书房的安乐椅上,回顾坎坷而辉煌的一生时,他会想起自己在中学毕业时写下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为人类而工作”这一志向,指导了他的一生的革命活动。在这条最崇高也最艰难的人生道路上,他矢志不渝,不断克服着各种困难:他为无产阶级在《莱茵报》上频频发声,导致报纸被禁;他赴法国创办了《德法年鉴》,与恩格斯合写《神圣家族》。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观点、方法,分析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社会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国情、认识社会,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和使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辩证地、客观地、历史地、科学地分析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以达到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全面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精神实质,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培养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


1.为什么要中国化呢?教材在前言讲了两方面的道理。一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注重分析一下中国共产党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出第三点,那就是: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源于中国革命进程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这对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会很有好处。


2. 学好“概论”课的基本要求:努力掌握基本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理论思考习惯。

3.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党的百年发展历程


























































教学小结

创新之处

1. 理清“概论”课逻辑结构:三部分十四章,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共分四章,分别为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二部分共三章,分别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三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分七章。

2.让学生明确开设“概论”课程的目的、意义。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切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需要改进

一是要讲清楚理论发展脉络、逻辑关系

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易懂易学









上一条:02第一章专题二教案 下一条:03第一章专题二 案例

关闭

  • 版权所有: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网 联系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52号 邮编:510300
  • Email:web@gdqy.edu.cn 联系电话:020-34301392(学院办公室) 020-61230198(招生办)